中華民國寧瑪巴白玉祥丘達吉林佛學會∼白玉佛學會高雄中心   http://www.palyul-center.org.tw
主題:【 將修持融入日常生活中 (一) 】

    

將修持融入日常生活中 ()

  

 

                             擷錄自   頂果欽哲法王著

                                         如意寶珠--龍欽寧體上師瑜珈

 

一般而言,當我們談到 "佛法的修持者"時,我們是指一位有能力應付各種順逆境,甚而能將最惡劣的境遇轉化為菩提道上進一步提升的增上動力的人。我們所處的各種境遇,事實上可以使我們的修持、覺受與證悟變得更清晰,且我們應該要了解各種順逆境,它們就是我們在菩提道修持上的教授。

 

我們不應該讓順逆境所帶來的障礙,阻撓或掌控我們的心。我們的心應如大地般支撐萬物生靈,不計好壞與喜惡。大地總是默然承受。當遇到逆境時,一位修持者會將之視為增進修持的機會;就像是強風般,它不僅沒有將營火吹熄,相反地,營火因此變得更威猛、更明亮。

 

當我們碰到不幸的際遇,諸如惡勢力、尖銳的話、批評或是被囚禁入獄,我們不應該這麼想:「我已經向三寶祈請這麼久了,我怎麼還會碰到這種事情呢?」我們應當了解到我們現在所碰到的逆境,都是我們在過去世傷害他人所造成的結果。對於這些痛苦與艱辛,我們要學習安忍,並這麼想:藉由我所遭過的種種痛苦,希望一切眾生往昔所造諸惡業所帶來的痛苦,完全成熟在我身上,由我一人承受。」我們應該隨時了解到我們所遭受的困境,事實上是蓮花生大士為了淨除我們的惡業,所展現的善巧方便。

 

此,我們應愉悅地接受各種痛苦與批評,並這麼想:「這必定是我慈悲的上師賜予我的!例如有許多在西藏的藏胞在過去的二十五年當中,遭受了許許多多的苦難,可是這些遭遇絲毫沒有動搖他們對上師的虔敬與對修持的熱忱。不僅如此,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所遭受的痛苦經驗反而使他們轉心向佛法,並更精毅地修持。

 

當我們碰到順境時,我們也不應執著,並應觀之如夢幻泡影。當我們飛黃騰達時,也不要自視甚高,莫汲汲於財富的守護、增長,追逐名利。相反地,我們要體認到這些順境或財富,實是我慈悲上師的加持與賜予!無論是獲得任何有價值的事物,或是達成世俗上遠大的目標,我們都不要忘記這些都是無常的。誠如經上說的:「有生必有死,聚合終別離,祟高必墮落,積蓄終消散。」

 

當我們處於順境時,應這麼想:「願我所有的資具能上蓮花生大士,下施一切有情。願我能滿足於僅供糊口的衣食,安貧樂道。」事實上,我們只要擁有足夠的衣服與食物,便能保護我們的四大與維持生命。我們應學習過去的成就聖者,安於簡樸的居所,諸如山洞或茅蓬。

 

過去的許多偉大的成就聖者都是居住在野林山洞之內,與飛禽走獸為伴,因為他們將佛法深植內心。他們將修持奠基於像放棄所有的雲水僧般的苦行生涯。像這樣的出離行者,由於他們的心中充滿佛法,他們會安住在野林山洞之內,並在死亡無常的策勵下,精進修持。我們應該盡可能地以他們為榜樣。

 

若能如是,我們將可預防從順境中所可能帶來對修持上的障礙。否則,通常會有一些狀況,像是一位修持者當他有一些聲望時,便開始以喇嘛或上師的地位自期。倘若他的這種想法不改,他便會開始認為他應該獲得錦衣玉食,並期望名聞四海等等。當這些發生時,執著與傲慢佔據他的心,他實修佛法的初衷便消聲匿跡了。如此,勢必一無所成。倘若我們能將一切順境視為夢幻泡影,我們便可避免掉進這種陷阱,並因此更鞏固我們的修持。

 

同樣地,我們也可以依這種態度來面對我們修持上的覺受。當我們在修持上遭遇一些瓶頸時,諸如昏沉、掉舉或觀想不起來時,我們應該利用這個機會來修持淨觀。也就是說,我們不要將我們的環境四周,及所碰到的一切有情以凡情計度;相反地,我們要視所處的環境即為蓮花生大士的淨土,莊嚴瑰麗的赤銅山,所有有情視之為勇父空行,所見為蓮師之化現,聲音為咒語的迴響,所有的念頭為蓮師智慧的遊戲。

 

當我們在禪修時產生非常明晰的覺受時,我們不應這要想:「太好了!我現在己經提升了不少,我應該可以成為上師了吧!」相反地,我們不應太在乎它,而應安住在當下赤裸裸的明覺中,遠離期望與執著。

 

簡言之,無論我們在財富、名聲、衣食受用或修持上有所成就或進展,我們都不應執著。倘若我們有執著心生起時,我們應以禪坐的姿態,吐濁氣三次,觀想貪瞋癡三毒隨濁氣排出,並將這些短暫的成就是幻化無常的道理謹記在心。

 

在久遠以前,佛陀示現在印度的聖地並成等正覺。他在許多地點轉法輪,讓上千的阿羅漢證果。這些成就者可在空中飛行並展現許多神蹟。但是在今天除了聖地仍在之外,什麼也沒有留下來。之後,佛法傳入西藏並廣大的弘揚開來。如此,造就了許多成就者,法脈也因此代代相傳至今。如今,這些聖者也已往生到十方淨土,而沒有常住在此娑婆世界。想到這裡,我門應該了解到無論我們獲得什麼或有什麼成就,那些都是幻化無實的。因此,我們不應渴求俗物或精神成就,而應安住於無所執取的境界中。

                        頂果欽哲法王

經常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夢裡,我們會碰到來自邪崇或麻煩製造者負面的影響力或暴力。當這些發生時,我們即便是在夢裡亦不應有將他們消滅的念頭;相反地,我們應思維他們都是我多生多劫的慈母。雖然他們在過去世當我無數次的慈母時,都百般地養育訶護我,但現在卻處心積慮地要來傷害我。這一定是我在過去世中傷害他們所帶來的業果。同時,我們也應進一步了解到這也是他們受到他們自己惡業煩惱驅使的緣故。想到這裡,我們應對他們產生極大的慈悲心。

 

倘若他們企圖傷害我們,我們應視之為淨化我們業障的好機會。倘若我們能將疾病、逆境及心靈的痛苦折磨視為上師的智慧化現.我們便能將之轉化為菩提道上的修持。如此一來,我們不僅可淨除我們的惡業,甚而也可消除它們所帶來的痛苦。如果我們可以秉持著這種態度,則任何負面的力量都不會成為真正的障礙。但是,倘若我們執意地要將之視為寇讎,並意欲消滅它,則此舉不但沒有任何幫助,反而只會使情況變得更加惡劣。

 

在這個時代,由於眾生妄想執著的關係,他們遭受到許多由他們自心捏造出來各種負面力量的干擾。倘若他們能夠了解到這些經驗實是上師的恩賜,使弟子能在菩提道上更上一層樓,而不將之曲解為外在的影響力,對所面對的邪祟心懷慈悲,並一心向上師祈請,則他們必可在種種逆境與傷害中受到護佑。

 

我們碰到各種負面力量的干擾時,我們應去觀察它們存在的本質。我們必須對它們是否有實體自性有確切的觀察與決定,看看它們是否可用手抓、用棒敲。如果這些負面的力量是存在的,那麼它們現在在何處?它們從何處來?是那些因緣使它們生起的?在這樣觀察的時候,我們應一心專注地持誦蓮師心咒,並這麼想:「願這些邪祟在蓮師的加持下,能所遇順心,聽並聞正法;願衪們能不再帶給自他傷害,願珍貴的菩提心能自牠們心中生起!」

 

如你能慈悲地將對邪祟的認知,自己的心與蓮師的覺悟心續三者融合為一,那將有極殊勝的功德利益。當我們了解到一切的顯現都是蓮師的智慧展現時,屆時連"障礙"的名相亦將消失無蹤。

 

無論我們碰到什麼事情,我們必須隨時保持著淨觀,將所有一切現象視為純然的清淨,莫讓我們的心續有絲毫偏向不清淨的機會。我們必須隨時將我們所處的地方視為蓮師赤銅山的宮殿;所有的眾生,其中包括小昆蟲,親戚或朋友視為勇父與空行母;所有一切聲音皆視為連續不中斷的蓮師心咒。

 

當我們坐著的時候,我們要恆常觀想上師就在我們頂門上,而殷切虔誠地向他祈請。當我們走路的時候,我們應隨時感覺到蓮師及他的淨土就在我們右肩上,而我們恭敬地繞行。我們應發展出一種想法,那便是蓮師的淨土不是只有赤銅山的宮殿,而是蓮師的每一個毛孔都有上億的宮殿,其中都有蓮師及無數眷屬恭敬圍繞著。

 

在我們飲用任何食物前,我們應首先將之觀想成甘露,並將第一口的食物供養在喉部的上師。之後,我們將剩餘的食物視為是上師賜予我們的加持,以維持四大及生命所需。我們用這種方式來去除我們對食物的執著。

 

在晚上臨睡前,我們應將在白天觀想在一己頂門之上的蓮花生大士,慢慢地下降至心間,安坐在明亮、花瓣微開的紅蓮花上。此蓮花十分明亮,透明且鮮艷。蓮花生大士的身上綻放出無量光,照亮了我們的身體,房間乃至充滿所有器世間。當所有世間都轉化成清淨光明時,我們將心安於單純的心性上。之後,在我們發覺我們即將進入睡眠的那一刻,我們應將充滿光明的器世間融入我們自身,我們自身化光融入蓮花生大士,之後,像姆指大小的蓮花生大士化光融入虛空之中。屆時,我們可將心安住在廣大勝義的明空中。既然睡覺的過程與死亡十分相似,這種訓練對我們面對死亡的準備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我們在半夜醒來,發現自己沒有安住於光明中,我們應殷切地向蓮花生大士祈禱云:「願我能見此光明!」於是將心安於鬆坦不造作的境界中,我們可再度入睡。如果我們的心狂野不安,難以入睡,我們應觀這些妄念無生處,住處及滅處。當這些念頭不能障礙我們的時候,我們便應將心安住在自然的狀態中休息,遠離執著。當夢境生起時我們要在夢中知夢。

 

我們早上醒來的時候,我們要觀想在我們前方虛空中有蓮花生大士及無量眷屬圍繞,而無數在旁圍繞著的勇父空行,以盡虛空遍法界的蓮師心咒及法樂來喚醒我們。我們起床時,我們要觀想我們進入蓮師的淨土,我們自身是金剛瑜珈女,所見眾生皆為勇父空行。這些皆是無始以來法爾如是的。

 

接著,我們應至誠懇切地向蓮花生大士祈請:「喇嘛千諾!喇嘛千諾!--「上師您一切知曉,您一切知曉!」屆時,我們心輪上的紅蓮慢慢地開,而蓮師亦自心輪冉冉上升至自己頂門上。接著,我們應不間斷地向蓮花生大士如是祈請:「願我能轉心向法,以法為道,道上除妄,妄盡成覺!」

 

我們必須不斷地修持此法門,直至我們的心恆常憶念著蓮花生大士。無論我們是在行、住、坐、臥等威儀中,憶念蓮花生大士的心必須是一直鮮明地呈現著。我們不可能僅靠著面見上師,聽少許的建議而成就。我們要了解到上師不僅僅存在於外,他同時也一直存在於我們的覺性之中。

 

蓮師曾云:「對那些虔誠淨信的弟子們而言,我不曾剎那間離開過他們!倘若我們將上師觀想成血肉之軀,那麼我們將很難產生足以使我們在道上進展的虔信。所以,我們應視我們的上師為神通妙用充滿三界,於一剎那間能立即傾聽億萬眾生祈請的蓮花生大士,且具足他的無盡智慧。

 

虔誠淨信是菩提道上的心髓。倘若在我們心中只想著蓮師無他:唯一的覺受亦為對蓮師的虔信無他,發生任何事情皆視為蓮師的加持,倘若我們只是單純地以這種虔信來修持,那麼如是行持的本身便是祈禱文。

 

倘若在我們的所有念頭中均孕藏著對上師的虔信,那麼我們將任運地具足一種信心,相信我們的虔信將足以面對任何即將發生的事情。所有的形象均為上師,所有的聲音皆為咒語,所有粗細念頭悉為虔信。萬法皆在勝義本性中自然解脫,像虛空中的繩結般。這便是最殊勝的上師瑜珈於此我們體悟到上師是不可分的三身。若能如是,我們便不需仰仗生起次第的種種儀軌、閉黑關、持住氣,導之入中脈等而成就。只需這種修持,所有其他的修持會自然融入一種專注的虔信中。這種情形,就像是嘉華果倉巴及其他聖者他們日夜安住在一種專注的虔信中,可達數月或之久,他們可說忘了時間的消逝,同時也沒有留意到自己的饑渴。

 

藉著這種虔信,我們會對人間的種種誘惑產生厭離,而不誤入俗務糾纏的歧途上;對因果會獲得定解,不至於錯誤地掉入惡業的旋渦中;所有只為一己安樂的祈願會止息,我們便遠離較低劣的解脫道;視一切現象皆為本尊、咒語與極樂,我們將不會走上凡情計度的叉路上;視萬法皆為上師,且所有念頭皆孕藏著對上師的虔信,我們將捨棄錯誤的見地。依著這種修持,出離心及不為種種誘惑執著所動搖的心將任運生起。所有該棄捨的會自動消聲匿跡,上座與下座融合一味,我們的真如本性將會自然地顯露出來。

 

我們須持續地修持這種淨觀,直到我們能自然任運地視所有的情器世間皆是本來清淨圓滿。特別須留意的是,無論我們的心是放在外境上,或放在內相續上,我們都必須照見它們的實相,而讓這些念頭自然解脫。我們必須要避免沉溺於追憶過去的陳年往事,在這些念頭剛生起時便切斷之。倘若我們覺照的功夫做得不夠,一些妄念像是追憶過去的榮耀與成功,或是計劃末來,希望殊榮再現等,便會念念牽引無休,就像是湖面的風,激起陣陣的漣漪。我們沉緬於過去充滿貪、瞋、癡、慢、妒的回憶中,那將無異於將自身綑綁在迷惑之中。也就是我們對這些情境的熱衷,使得我們造業並因之受苦。所以,當念頭生起時,我們只要知道它生起,同時要記住它來無來處,住無住處,且去無去處。它沒有留下絲毫的蹤跡,就像鳥兒飛越空中,沒有留下任何飛行的蹤影。用這種方式,當念頭生起時,我們可以將之解脫於勝義的空性中。

 

簡言之,無論我們現在從事任何活動,我們必須永不捨棄對蓮花生大士虔信鮮明的憶念。於此處將產生廣大的功德利益。此外,無論是任何活動,我們必須很清楚地認知到,我們是為了利益盡虛空遍法界的有情,且如此迴向之。顧念他人是首要的重點,這是生起珍貴菩提心最根本的基礎。

 

在進入主要修持階段的時候,我們的每一個動作均要配合著我們對空性的體悟,且我們的心要一心專注在修持上這是第二個重點。倘若在修持的初期,我們在了悟空性上有困難,我們便應殷切地專注在蓮花生大士的觀想與祈請上,莫讓我們的心續有絲毫負面情緒的生起。

 

最後,也就是第三個重點,那就是要將我們修持的功德及我們累積的善根迴向給所有眾生。這便是大乘殊勝三要:在前行的發心,可使我們的修持能達到我們最終的果實;在正行的專注與空性的體悟,可使我們的修持遠離障礙與偏頗;結行的迴向,可使我們修持的功德綿延增長。(待續 )

(文自:白玉法訊第5)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