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寧瑪巴白玉祥丘達吉林佛學會∼白玉佛學會高雄中心   http://www.palyul-center.org.tw
主題:【 大圓滿四灌頂法開示-瑪瓊祖古 】

大圓滿四灌頂法開示


瑪瓊祖古



 大圓滿四灌頂法開示: 如今無論是修持藏傳佛教的,還是修持漢傳佛教的人,對“灌頂”一詞都因不陌生,至少聽過或者在書上看見過這個名詞,但很少有人了解灌頂的真正含義。很多人覺得灌頂是師父與弟子之間的一種交易,因此把上師當做商人,本尊當做上帝,把修行這事寄托在上師與本尊身上,卻一副事不關己,從不自省,導致修行的各種障礙。 之所以“把老師當做商人”,是因為如今很多學佛之人,不了解灌頂的真正含義,急求加持,想從上師身上得到神奇的力量,有的甚至通過金錢供養來交換加持,從不觀察自己的心是否虔誠。加持並非商品或者禮品,不是說送就能贈送的,如果缺乏了虔誠心,再好的師父都無法為你提供加持。有的人感覺沒有得到加持,就埋怨上師、埋怨本尊,對因果產生邪見,不在自身尋找問題;有的修行者還把本尊當做萬能的上帝,認為加持是來自某某神祇或者是佛的神奇力量,卻不知道加持的力量是來自自己的本性,也從未思考過本尊就是我們的本性修持本尊時, 如果離開觀想、虔誠心、菩提心的話,就沒有本尊可言。本尊就像一面鏡子,通過本尊了解自己的本性,修本尊的核心在於觀想(淨觀),而觀想是否如法就得靠慈悲心和菩提心,如果觀想不建立於悲智雙運上,那麼本尊談不上本尊,佛菩薩也就不是真正的佛菩薩,因為他已經遠離了佛法之根本。很多修行者從不檢驗自己是否具備慈悲心與智慧,僅只偏向看本尊的外像,認為只需觀想本尊外像清楚就是修持本尊,實際這是錯誤的觀念。其實,這所有的障礙與問題都來自不了解灌頂的意義所致。


1、灌頂的基本意義

 灌頂是密宗的入門方式,皈依是顯宗的入門方式,二者在意義上基本相同,只是相對而言,灌頂的入門比較具體和專業一點,這個我想在很多灌頂儀式裡解釋的都很清楚了,我不必再多做解釋。藏傳佛教的所有教理歸納起來,只有兩種,那就是顯密宗二種。我個人認為,公元八世紀前西藏只有密法,沒有今天所謂的顯宗,自然不成立顯宗和密宗的劃分和概念。自八世紀開始,印度的中觀傳入藏地,與藏地密法和大圓滿發生衝突,二者經過漫長歲月的掙扎,逐步形成了顯宗和密宗的說法。 其實當時的思想衝突並不是大圓滿與中觀的問題,而是因為兩個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導致顯密水火不相容。 進一步講:顯密之所以發生諍論,是因為印度與藏族的文化差異,以及政治的需要,是當時的政治家為了穩固自立的政治所造成的,不是顯宗和密宗本身的問題。很多所謂的藏學家們把西藏原有的哲學思想,包括密宗和大圓滿稱為密宗,把來自印度的哲學與密宗以對立的態度來分析、辯論,爭了四百多年之後便稱其為顯宗。再後來藏族各地高僧大德推動無分教派之運動,顯密逐步融為一體,傳承修行習慣上形成了先皈依後灌頂的習俗。


灌頂是授權之意,是授予資格的方法,也是核實自己的信仰和實修的唯一方法。比如開車需要駕照,進門需要門卡,如果沒有駕照,但還依然開車,那就是違反交通規則。如果沒有門卡或者卡裡沒有錢和密碼錯誤,那麼自然進不了門,灌頂意義與其基本相同。但我們不能認為某某師父對你頭摸了一下,或者寶瓶、小唐卡放在頭頂上一下就是灌頂。灌頂實際就是需要經過審視與實踐信仰,審視與實踐修行,即為對密宗的認識、肯定、與虔誠;你才能經得起考驗。灌頂好比核實身份,核實信仰和出離心。很多人在修行上會有許多虛妄阻礙,所以驗證信仰是很有必要的。現在很多弟子覺得師父傳授灌頂後, 所有一切的行為與後果全托付師父負責,自己就可以為所欲為,其實灌頂不是修行的成果,而是修行的開始。灌頂的真正意義是在師父、本尊面前立誓修行直到成佛、成就本尊為止,立誓絕不放棄,那樣的決心叫做灌頂。


所謂“四灌頂”分別為外灌頂、內灌頂、密灌頂和極密灌頂。外灌頂是指法瓶灌頂,此乃包括寶瓶、佛珠、金剛杵、金剛鈴、唐卡、佛像等灌頂;內灌頂即是秘密灌頂,它所包含的就是見、修、行以及戒律等心法;密灌頂乃妙慧灌頂,此乃通過四喜所證悟的智慧;極密灌頂就是詞句灌頂,其乃無言喻,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不增不減之灌頂。而正文裡所提到的“身體灌頂”即是此次所說的外灌頂;“語言灌頂”乃內灌頂;所謂“意灌頂”乃密灌頂;“智慧灌頂”是指極密灌頂。 我在這裡向大家介紹一下灌頂的來源與真正的含義:灌頂是藏傳佛教獨有的修法,當然印度教、婆羅門教儀軌裡也有類似的修法,但本質上還是有區別的。灌頂能代表藏傳佛教獨特風格,所以有必要進一步解釋灌頂的來源。


2、灌頂的起源

現在很多行者不懂灌頂的真正來源,盲目的領受灌頂。據藏學專家的分析和本教史料所記載,灌頂儀式是來自吐蕃時期的王子登位儀式。吐蕃國王們自王子能治理朝政開始,便把政治權力全交給王子處理,自己就退位並閉關修行。本教資料中有一本書叫《仁增曾楚——即智慧沐浴》。這本書是吐蕃國王登位的儀軌,裡面就有沐浴、更衣、取名、登上寶座的儀軌。參加儀式的人當中有負責王子沐浴、更衣、取名、招財者、招壽等各類人物,但必須由來自“象雄”的一位大成就者來主持其登位儀式,所以從聶赤贊布開始,吐蕃每一位國王的名字都是用象雄語來取的。 那為什麼要更衣、沐浴、換名呢?那是因為國王身份高貴,所以要洗脫民間的垢污和修行上的大小障礙;更衣就是自登上王位開始,意為你不再是普通的百姓,而是高貴的王子;換名是說你要忘記民間的生活,全力以赴,維持國政。 灌頂基於虔誠心,國王要相信和敬仰來自象雄的大成就者,從灌頂開始他就是王子的老師,是精神的導師,所以王子不可以違背老師,要敬重老師聽從老師的指令。自那起密宗裡面就有了上師的名詞和師徒關系。


灌頂的第一功課就是要敬重恩師,其次就是實修本尊,以及不放棄慈悲心、不背棄學修密法的同時,如:據本教密宗史料所載:吐蕃國王之七座天王——最初的七個國王都實修密法,他們每一個王子都有自己的老師,在恩師的引導下吐蕃建立很多密宗的修行道場。根據母續本尊和五勝本尊的史料所載:當時吐蕃政府管轄範圍有四十七座修密的場所,八十位成就者,他們通過實修來弘揚藏密,吸取心法。 若要登上吐蕃國王的寶座,就必須要實修密法,若不修密法,就沒有資格當國王。正如上述,灌頂是吐蕃王朝的登位儀軌,因為每個國王對密宗深感崇敬,極具虔誠 心,登位儀軌就習慣性的演變成密宗的入門方式。登上王位是為了百姓的幸福、國家的穩定。他們在上師面前積極發重誓,誓死不放棄父王和百姓所托付的重任,最後也會修密法並成為大成就者。


現在密宗的灌頂也是一樣的,在自己的上師面前,誓死實修本尊,修到成就為止,就是自己與上師之間的一種承諾或者約定;誓死發菩提心,不能有絲毫自私心,否則就違背了灌頂的法則。受灌頂者不能違背上師的旨意,更不能對上師有偏見,因為上師是佛的代替者,法的代言人,所以要敬重上師。 吐蕃的第一國王聶赤贊布的上師叫郎瓦多堅大師,郎瓦多堅大師是六位天國導師之一,也是吐蕃王朝的第一任上師。自那時開始,吐蕃每一個國王當政都有一位大譯師、一位幸饒和護國國師。幸饒即是上師,是實修上很有造詣的成就者。他為王子傳密宗心法,傳授灌頂,只能為國王傳法,指點心性,提高王子的心理素質。“上師”的弟子 當然包括很多的大臣、貴族,但由於時代的原因和身份限制,一般百姓可能沾不上邊。國師是輔助王子處理國家大事的,上師與國師都必須是來自象雄的德高望重之人,否則擔不起這個重任。上師也有國師的頭銜,但沒有實質的權力。他進行一般的閉關修煉,負責弘法利生之業。正是由於那些上師與國師的恩德,象雄的很多有關密宗和大圓滿的心法,才得以逐步傳播到吐蕃境內,不但成為吐蕃的國教,也是象雄與波斯國的國教。




一切部主吉祥大恩師


三密嗡啊吽三咒字中


放射白紅藍光與吽字


融入我之頂喉心際已


清除身口意及其習氣


遠離氣脈明點諸障礙


領受身口意與慧加持


證得私密勝慧妙灌頂


成修生起圓滿之法器


心中育植四持明勝種


證得四身如來之善緣


 一切部主吉祥大恩師:一切部主是指三寶、三根本、三身佛、五方佛、諸空行母以及眾護法神等所有聖眾之根本,一切怙主的總集,那就是我們的大恩根本上師。比如上師本身即是僧寶,語言繼承佛法,意替代佛寶,被稱為三寶之總集;上師的身體是上師,他的修持方法就是本尊,上師的意即是空行母,被稱為三根本之總集;上師本身為化身佛,語言代表報身佛,心代表法身佛,那就是三身佛之源。吉祥是積善、善知識、引導善法之意。上師就是吉祥的善知識之意。


“三密嗡啊吽三咒字中,融入我之頂喉心際已”三密是指上師的身口意即身體、語言、心。之所以叫三密,是因為上師的身、口、意內容深廣,不是人人能夠體會的,三密有殊勝、圓滿、深密、不可思議的意義。觀想時上師的頂輪、喉部、心間三處是代表身、口、意,即頂輪代表身,喉輪代表語,心間代表意。上師的頂輪觀“嗡”字,喉部觀“啊”字,心間觀“吽”字, 從嗡啊吽三個字中放射白、紅、藍三種顏色之光,白色代表上師的身體,紅色代表語言,藍色代表智慧。其意是上師的身、口、意變成嗡啊吽三個字,嗡啊吽分別出現 在頂輪、喉部、心間,發出白、紅、藍三個不同的光,融入我們的頂輪、喉輪、與心間,得到上師的身、口、意三密加持。這裡所提到的光不是陽光或月光,而是來自本性的智慧之光,能夠使人消業、積福、領受加持、點亮內心的智悲之光。 上師的身、口、意三密和我們身口意三門合二為一,領受上師的身口意加持,消除我們的身口意所造的所有業障。合二為一就是非二元論,是無分別的心,也就是我們本性無思無念,才能達到如此圓滿的境界。此時此刻,我們得到了身體、語言、心和事業四灌頂,那就是實修上師與本尊的身口意的資格證,允許修本尊的身口意灌頂法。


“清除身口意及其習氣”是指灌頂的好處。當我們得到身、口、意灌頂的同時,也是清除身口意所做的所有的業力以及習氣。此處所提到的“習氣”是指收藏在阿賴耶識的種子,三門的業力如酒,就算把酒倒出去了,但酒味可能還在碗裡,這就是習氣。如果要根除煩惱和業力,就得鏟除其習氣;習氣就是習慣,是五根、六識對六境長期執著、貪欲、分別的習慣,一直收藏在阿賴耶識中,接觸到外面的因素,就會發揮效力。阿賴耶識實際就是我們的本性,但如水成冰一樣,由於各種習氣長期的習慣,變成阿賴耶識。習氣熔化了之後,就是本性,是心的本體習氣並非本質,本性好比衣服,習氣就是衣服上的髒物,髒物是髒物,衣服是衣服,所以髒物可以洗掉,除掉。


“鏟除氣脈明點之諸障”我們的體內有很多種脈、氣和明點。脈是身體的精華,氣是身體的能量,只有氣才能使人健康或者生病,西藏醫學裡所說的“四相和合病” 中的風病是一切病的根源。“明點”是各種精華所形成的身體精華,“氣”有陰氣和陽氣等各種不同形狀和功能的氣,如果氣運用得不好,導致筋脈不暢通,筋脈不暢通裡面的明點就無法自如流動,造成很多的障礙。灌頂能夠消除氣、脈、明點的各種障礙。當筋脈暢通,筋脈裡面的死結就會打開,氣也就能自如的運用,明點也會流動得自如,我們的心才能寧靜、透明,才能明心見性。根據密宗心法所述,“筋脈”如道路,“氣”如一匹盲目的野馬,“明點”如缺腿的瘸子,腿缺的人騎著盲目的野馬,走動在筋脈的道路上時,會有很多的障礙。


“注入身口意慧之加持”清除氣脈明點的所有障礙,領受上師與本尊的身口意三密以及殊勝妙慧的加持,改善我們的身口意三門,消除所有業障。身體的加持即是在目睹上師與佛菩薩身體相好時,生起的信仰、無比的喜悅;語言的加持是上師傳法、傳授訣竅時所生起的加持;心的加持是來自上師的慈悲和智慧的加持。 “證得私密勝慧妙灌頂”是指智慧灌頂,殊勝妙慧的灌頂不在於詞句、言喻中,而在於殊勝大樂、喜悅,這種體會妙不可言。私密就是我們的私處輪,通過四喜認識本性、認識喜中無貪、無執著的修法,有了它才能生起妙慧灌頂。平時可以通過拙火修四喜法,那就在腹部觀想火形成的紅色金剛亥母,心間觀想水銀形成的吽字。於是用氣吹動腹部的火,使她燃起來,漸漸熔化心間的銀水吽字,熔化的水一滴一滴落到腹部時,感覺妙不可言,但喜中無貪,無執著。四喜即是喜悅、殊勝喜悅、更勝喜悅以及俱生喜悅。


“成修生起圓滿之法器”領受四灌頂使我們成為修持生起、圓滿次第心法的良好法器,就是實修密宗和大圓滿的良好弟子。密宗三根本顯宗、密宗和大圓滿三法,顯宗叫斷道:斷煩惱、斷念頭;密宗叫改道:意思是轉變煩惱的方法;大圓滿稱為自然解脫。煩惱轉變的所有方法叫做密法。一切密法歸納起來,只有三個不同法門。以慈悲心和無我智慧為基礎,密宗的根本在於實修本尊法,實修本尊的核心為認識萬物平等的生起次第觀修法。如果有了認識萬物平等的智慧,觀想就變成實修本尊的心法。如果沒有其智慧,一切觀想則超越不了世俗紅塵;成就的根本為誦修心咒,誦修心咒的根本乃四支法觀想。如果誦修能連接的起四支觀修法,一切誦修就會變成本尊心咒。若沒有四支觀修法,誦修心法就變成如歌舞、喜劇,起不到任何作用;方便的根本乃圓滿次第心法,圓滿次第的根本就是來自本性的俱生智慧。當有了俱生智慧,一切修行則成為智慧瑜伽。若沒有了俱生智慧,見修法、行為皆逃脫不了二元論的意識範疇。這一切修法歸納起來只有兩種法,那就是方便與智慧或者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母續》云:“智慧珍寶生於方便”如果接受灌頂,則能成為修生起圓滿次第的良好法器。


“心中育植四持明勝種”灌頂在我們心中播下了四持明的種子。四持明是密宗的獨特修法,是本教密宗修法裡從有學道至無修道之間的所有證悟。有學道是指般若經裡所說的資糧道、加行道、見道和修道;無修道是指覺悟之後的證悟。資糧道和加行道的前提基礎法,見道和修道是從初地即一地至十地之間的所有過程。顯宗修四道需要很長時間,但密法不一樣,直接獲得究竟證果。四持明分別為異熟持明、壽命自在持明、大手印持明和任運持明,他們都是前後的因果關系。


“證得四身如來的善緣”四灌頂使我們證得四身如來即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平等性佛的善緣。通過上師與本尊的身、口、意與殊勝妙慧,加持弟子的身口意之業及煩惱,消除三門的行為以及煩惱,證得四身佛成就。四身佛其實就是我與上師的身口意合而為一的結果。


 以上是我個人一些解釋,希望大家在佛法上能更進一步,謝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