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師與弟子之間的親近關係,和國王與其子民及老板與其員工.....等之間的世俗互動關係是不一樣的。上師和弟子間的關係是一種完全的信任與尊重,相互的了解、彼此的包容與誠信等多種內涵,也就是以寬宏的心胸包容,無怨無悔的奉獻,彼此都不求任何回報。它所產生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其間的關係是殊勝而不可思議的!
如果你對你的上師具有信心,那麼你對上師和他所講的話不會有任何猶豫和懷疑,你會全然的相信上師的教導,並執行上師交代給你的一切事情,真心誠意如實地去貫徹。這種因緣對於弟子日後正確的修行絕對是非常重要的。而弟子本身與上師親近與否,或常不常在一起,則並不那麼的重要。事實上,大部分時候,反而是與上師保持一點距離,對自己會比較好。
有一個常被用來比喻此種關係的例子,就是蜜蜂與蜂蜜的關係。蜜蜂只有在需要蜂蜜時才會飛去花叢採蜜,一旦採完,便馬上飛走,然後消化採來的東西或則好好運用它們。同樣的,上師把法傳給弟子後,也是希望弟子們好好去領悟佛法的真意,實踐佛法。領受法教後,弟子就應該認真去實修,不怕苦⋯⋯,無論遭遇仼何困難,都要堅持修下去,直到學成為止。
修持佛法的重點,是要讓自己的心轉變,而不是拘泥於外在的形式。也就是藉由佛法的殊勝,改掉自身的毛病與錯誤,佛法雖殊勝,但是自己是否能從佛法中得到受用的法益,則往往與傳法者有著極大的關係,因此依止一位具格的根本上師也就更顯得重要了。在找到要依止的根本上師之後,與上師之間的關係就應該如同對待佛一般,內心深切的感恩,並對此二者均升起非常純淨無染的虔敬之心與感激之心,繼而轉變成堅定無比的信心。當我們想進一步求法,或尋求指導解惑時,則前往拜見求教於上師,當得到我們想要的法義後,就應當再回來繼續修行,師徒之間以此模式來維持一個非常清淨的關系,這點對弟子的修行很重要。
有些業障深重的弟子與上師長期近距離接觸以後,便開始挑剔上師這也不好、那也不是,覺得上師並非如自己原先想像中那樣。若弟子的資質極為優越聰穎,福報具足,而能有機會隨侍在上師身邊,這樣情形可能會好些,因為弟子能隨時看見上師的一舉一動,並視此為智慧的展現,進而從中能不斷地獲得啟發,不忘願力。反之,即使我們有機緣跟隨著一位證悟很高的上師,但是,由於我們的福德不具足,長時間的跟隨,反而會改變你當初的信心,這些都是由於弟子自身的習氣、業障和觀念的作祟。長時間的相處,原本滿滿的讚歎和恭敬變成負面的思維,慢慢的對上師的發心也不以為然了,最初始所生起的虔誠心、恭敬心和信心也逐漸消退了,久之,上師在我們心中變得只像朋友一樣,嚴重者,連這層關係都不再是了。當我們走到那一步時,對自己而言,絕對不會是什麼好事,開始挑上師的毛病,福報不足之人還會退失信心,就如同釋迦牟尼佛身旁的善星比丘那樣,也就可憐了,枉費了這珍寶般的人身。上師就像太陽,如果離得太近,就會感覺太熱;太遠又覺得太冷,感覺不到上師的溫暖,所以距離的掌握尤為重要。
如果福報不足,業力太重,還會爭論孰是孰非,認為自己本來可以不必這樣的,一切都是上師的錯。這真是一個障礙,更嚴重者可能開始連佛法都不喜歡了。但事實上,一切都是自己的障礙和違緣卻不自知,非常可憐。熟不知清淨的心是不會分別造作,是不會看見別人的任何是非,任何過失的。
如果,我們很幸運,能遇到一位已經成就的上師傳我們清淨的教法,而自己又信心十足,不曾改變,那絕對是一件非常難得、非常有福氣的事情。要懂得珍惜,拿捏好分寸與難得的人身,依法而修,認真實踐,與法及上師相應。不用天天跟著上師,看著上師。上師攝受弟子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所有眾生,今生能依靠佛法而成就,自利利他,早日證悟。
總之,和上師的距離在心不在身,如果你對你的上師沒有信心,你就是天天和上師在一起,也沒什麼用,如果你對你的上師信心十足,即使遠在天邊,加持也一樣會得的到,加持的力量完全來自弟子對上師的信心。如何將自心和上師的智慧心合而為一才是重點,是心的相應,而不是外在形式。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