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樣的情況,會折損自己的福德 祖古瑪瓊
各位法友吉祥! 祖古瑪瓊 2017.10.26
今天要和各位討論的是,折損自己福德的肇因。關於這點,可從以下這四個方面來進行探討:
一、瞋恨。
瞋恨立即可以毀壞一百個大劫所積累的善業,尤其要注意的是口業,比如:罵人、惡口、譏諷等,這些都是帶著瞋恨心去做的。瞋心為三毒之首惡,當小心防護調伏!“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意思就是只要片刻之間,生起對他人的憤怒和仇恨,那麼千千萬萬個妨礙修行的罪惡,就會滋生出來。所以不要瞋恨任何一個人,不嫉妒任何一件事,不要執著任何一個念頭。要懂得寬容別人,包容他人,要用愛和慈悲去化解和平復心中惡的念頭。
有些人雖然表面上好像做了很多的善業和有福報的事情,發心也很大。但是,由於不時的抱怨、惡口、瞋恨,造成八萬四千種的惡業有了造作的機會,於是心中生起了足以障礙修行的惡念,而形成惡果,功過相抵,正所謂“火燒功德林”。你這一把怒火把所做的功德,全數都抹殺掉了。然後你抱怨的說:“哎喲!我非常發心啊!我很努力啊,但是為什麼沒有得到功德呢?”其實是因為你的壞脾氣,你的瞋恨心把它給抵消掉了。你所做的善業還沒來的及儲存到功德田,就把它給消費掉了。有些人還自認為自己發心大,應該累積了不少功德,其實你是邊做邊花,而不自覺,忙了很長一段時間,卻什麼都沒留下。所以修行人要懂得自我反省,越修行脾氣要越好,心要越柔軟,個性要越隨和,這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是由內而外的慈悲性情。
嫉妒心也會導致瞋恨。雖然人類的心量可以比天空更為廣闊,但也能狹窄到無法容納自己以外的一粒沙子。當嫉妒心遮蔽了你們的心靈時,就再也容不下別人的榮耀,容不下別人的成功,更容不下別人的幸福。嫉妒是一種可怕的心理,有些人因為嫉妒去誹謗他人,干擾他人,處處為別人設置陷阱,毀壞別人的名譽。更嚴重者,會在極端的嫉妒唆使下,置他人於死地而後快,於是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而萬劫不復。
為了對治嫉妒心的產生,佛經中特別提倡隨喜的功德。當別人做善行時,當別人精進修行時,當別人有所進步時,我們只要由衷地歡喜,真誠地讚歎,所得到的功德就能和對方一樣。養成習慣之後,忌妒心就會慢慢溶化,自己的心也會變得更柔軟,更有肚量。
「恰美仁波切在極樂願文中說:聞聽他人行善時,若捨嫉妒不悅心,誠心歡悅而隨喜,佛說同獲彼福德。」
所以,隨喜是非常殊勝的方便法門,它不僅能幫助我們有效克服心中妒火的產生,更是我們成辦世出世間功德的方便捷徑。瞋心比猛火更烈,熱惱引發諸惡業,所以瞋恨心是造惡業的源頭,必須連根斷除!
二、自詡功德。
有些人不知道什麼才是功德,卻喜歡在大家的面前,賣弄自認為是的“功德”。習慣於炫耀自己的修行,浮誇地渲染自己如何的了不起,功德如何的大,修行如何的好。殊不知功德之真實意義,所謂“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功德和福德不同,福德是可以自己與他人受用享有的,比如金錢、房屋...等;而功德是自受用的,修持清淨心可以讓福德轉化為功德。斷惡修善是因,並以自身福德為緣,最終獲得福報是果。有大福德自然會有大的福報,但是不管福報再怎麼大,也脫離不了六道輪迴,所以修行人不應追求福德享受,這些跟解脫無關,知足常樂才是修行人的本色。
修德有功,性德方顯。一切眾生本體中,具有如來的智慧德相,這是本性固有的妙德,所以叫做“性德”。雖本有性德,但因纏縛在妄想執著之中,而無法顯現,故須依靠自身修持的功德,來掃除積習已久的塵垢妄想。譬如明鏡,鏡面上蓋滿了種種污垢,投射的光明不能顯現。因其蒙塵,而無法看見本來的面目。但當我們努力去擦拭塵垢,一旦功效呈現,塵垢全消,“鏡淨心明,本來是佛。”所以說:修德有功,性德方顯,這才不辜負自己本有的性德。
“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別。”如果你做不到這些,就不要在人前侃侃而談,自詡功德廣大。你在大眾面前自我浮誇的所謂“功德”,反而會把你僅有的善業,在不知不覺中消耗殆盡了。
三、於行善後生悔。
做了善事,過了一段時間後,就生起後悔心。心想:“我當時是在浪費錢財,是不應該做的,如果給自己買件新衣服,還能穿著,這樣做有沒有好處,誰知道啊。”像這樣的後悔心,就會立即毀壞之前所做的善業。佛法講的是清淨的發心,就是我們在做事的時候,不是為了自己的享受,不是為了自己好才做的,而是真心真意地想讓他人能幸福的,也不求任何回報。你看哪個菩薩利益眾生後,等著眾生來回報他的呢?答案肯定是沒有。如果你善事做了,事後後悔,那麼你就毀壞了你所做的善業了。有些初學者會有這樣的疑問:“我為了大家這樣做,那我會有什麼好處?我為了他們所做的這些,他們也不知道啊?”我們要明白,因果是不虛的,你種的是水果,就不會長出青菜來。善惡業報,不求自得,這就是因果的規律,你種下的善業和功德,自然會圓滿你的資糧,不會長在別人身上,所以這些不必擔心。清淨發心,做了無悔,做了就放下!
四、顛倒廻向。
例如,某人在行善之後,如果這樣廻向:“祝願我依靠此善根,能夠成為一個很有實力的人,從而消滅我的怨敵某某人。”這就是顛倒的廻向,也是不如法的廻向,大家千萬不要有這樣的想法。
廻向是佛教修學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所謂“廻向”是將自己所做所修的功德,不願自己獨享,而將之廻轉歸向於更大的需求層面,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放寬自己的心胸,並且使功德有明確的去向,而不致散失。
廻向如同物理作用一般,就像是在太空中,把玻璃杯丟出去時,因反作用力的作用,它一定會回轉到你這裡來。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也是反作用力使然,那是必然的,這也是廻向的原理,更是因果的定律。你在這裡丟出一個東西,它轉一個圈後還是回到你這裡。你想害人最後也是害你自己;你能處處恭敬他人,也是尊重自己。這樣講比較生動切實些,然而仍是屬於”比量”的說法。
廻向的意義在於一念之間的果報。廻向即是大布施,完全的布施,學佛的人一天修行下來,甚至一年一輩子乃至生生世世,所有修習的善行功德,毫不保留悉數地廻向給一切眾生,不求任何回報,這才是正確的廻向。甚至以自他交換的方式,將一切眾生的苦難,全都轉到我身上來,無邊業苦一肩挑。學佛若能具備這麼大的願心來承擔作廻向,那就很值得讚歎了,其當下即是普賢菩薩,如此的作為,是何等的慈悲與智慧啊!
以上四種情況都是足以折損你的福德的不當修行,不要只顧著做自己的善行,還要檢視自己,是否有以上四種不當的行為,所做的善業,是否都被自己耗損掉了。行善時要具有無怨無求的善念和發心,平時也要真心誠意的來為他人著想,最後功德要無私地廻向給一切如母有情,並祈願一切眾生,都能早日離苦得樂。這樣做,才是真正的累積功德。待因緣和智慧成熟時,才有機會圓滿證悟菩提!
一直以來,祖古苦口婆心的跟各位談了這麼多,給了各位這麼多的開示,這些開示都是祖古的真心實話,都是祖古在發現了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後,經過深思熟慮,認為說了對各位應該會有所助益的話。而不是針對某位特定的對象或事情而說的。如果大家聽了,覺得有幾分道理,對自己有幫助,可以試著照做看看,修正自己,鼓勵自己。如果聽了覺得刺耳或沒有明顯的感覺,也請看完就把它忘了,不用在意,不要放在心上。覺得有幫助的人,祖古希望你們能依你的方便,儘量轉發給其他有志一同的法友們,讓他們也有機會研讀參考祖古的開示,發現自己在修行上可能遇到的類似問題,儘早修正。藉由訊息快速傳播的力量,讓大家都能見聞,都能進步,一起為同證菩提的宏願,共同邁進。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