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性稱謂,藏傳佛教同其它佛教流派基本相一致。比如,藏傳佛教中的戒律性稱謂,大體上可分為七類:即格聶、格聶瑪、格策、格策瑪、格隆、格隆瑪和格羅瑪。比如,藏傳佛教中的戒律性稱謂,大體上可分為七類:即格聶、格聶瑪、格策、格策瑪、格隆、格隆瑪和格羅瑪。
格聶,即居士,又名"近事男",是受皈並守護居士五戒而可居留俗家的男性,也就是指在家行持佛法的佛教徒。格聶,即居士,又名"近事男",是受皈並守護居士五戒而可居留俗家的男性,也就是指在家行持佛法的佛教徒。其梵文音譯為優婆塞或鄔婆索迦。其梵文音譯為優婆塞或鄔婆索迦。居士中又可分為六種:即歸依居士、一戒居士、數戒居士、多戒居士、圓戒居士和梵行居士。居士中又可分為六種:即歸依居士、一戒居士、數戒居士、多戒居士、圓戒居士和梵行居士。
格聶瑪,即女居士,又名"近事女",是受皈並守護居士五戒而可居留俗家的女子,也就是指在家行持佛法的女佛教徒。格聶瑪,即女居士,又名"近事女",是受皈並守護居士五戒而可居留俗家的女子,也就是指在家行持佛法的女佛教徒。其梵文音譯為優婆夷或鄔婆斯迦。其梵文音譯為優婆夷或鄔婆斯迦。
格策,即沙彌,又名"勤策男"、"勞策"、"求寂" 等,是出家並守護沙彌十戒(又說為三十六戒)的僧侶。格策,即沙彌,又名"勤策男"、"勞策"、" 求寂"等,是出家並守護沙彌十戒(又說為三十六戒)的僧侶。其梵文音譯為室羅摩尼羅。其梵文音譯為室羅摩尼羅。
格策瑪,即沙彌尼,又名"勤策女"、"求寂女",是出家並守護沙彌十戒的出家女性或尼僧。格策瑪,即沙彌尼,又名"勤策女"、"求寂女",是出家並守護沙彌十戒的出家女性或尼僧。
格隆,即比丘,又名"淨乞食"、"乞士",是受持《毗奈耶經》中所述二百五十三條戒律的僧侶。格隆,即比丘,又名"淨乞食"、"乞士",是受持《毗奈耶經》中所述二百五十三條戒律的僧侶。其梵文音譯為比丘或苾芻。其梵文音譯為比丘或苾芻。比丘僧在廣大藏傳佛教信徒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比丘僧在廣大藏傳佛教信徒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格隆瑪,即比丘尼,又名"女乞善"、"乞淨食女",是具足受持三百六十四條戒律的出家女性或尼僧。格隆瑪,即比丘尼,又名"女乞善"、"乞淨食女",是具足受持三百六十四條戒律的出家女性或尼僧。她們在藏傳佛教界也具有較高的威信。她們在藏傳佛教界也具有較高的威信。
格羅瑪,即正學女或正學尼僧,是專為出家尼僧受持的介於沙彌尼戒與比丘尼戒之間的一種戒律。格羅瑪,即正學女或正學尼僧,是專為出家尼僧受持的介於沙彌尼戒與比丘尼戒之間的一種戒律。一般受持此戒二年後就有資格受持比丘尼戒。一般受持此戒二年後就有資格受持比丘尼戒。其梵文音譯為"式叉摩那"。其梵文音譯為"式叉摩那"。 |